1965年12月,随着总参的换将,第一副总长杨成武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这一变动在军队中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不为常人所知的是,上级曾考虑将陈士榘提拔为这个重要职位,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属实呢?
在当时,陈士榘担任工程兵司令员。尽管工程兵这个兵种在某种程度上较其他军种如海军和空军显得较为渺小,但其职能在军队中同样不可小觑,负责着部队建设与作战支援等关键任务。在1965年12月之后,工程兵的政委谭甫仁曾接见过陈士榘,直接告诉他:“老陈,你知道吗?你将要成为总参谋长。”这番话让陈士榘感到无比困惑,心中不禁响起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升迁,作为士兵和将军的陈士榘自然渴望得到提升,但这则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让他心生疑虑。谭甫仁告诉他,这一消息是由刘志坚传出的。刘志坚身为总政治部的第一副主任,对于干部的任免情况有着清晰的了解,因此,他的信息无疑是可靠的。
不久后,陈士榘便前往301医院,特意去找刘志坚了解事情的真相。随着这个消息在军队中传播,许多人纷纷向他打探情况,而陈士榘自己却对此茫然无知。刘志坚对他说:“你只需等候命令即可。”而陈士榘则坦言,自己已经在工程兵的岗位上过得很不错,指挥三军对于他来说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尽管陈士榘被告知要耐心等待消息,但后来并未传来任何进一步的信息,反而是杨成武最终被任命为代总长。事实上,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分析他被任命为总长的可能性实在有限。
展开剩余60%当时,军队中副总长的职位主要由杨成武、彭少辉和李天佑等人担任。杨成武作为第一副总长,同时也是军委办公会议的成员,参与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在行政职务和权力上,他仅次于当时的总长,这使得他的任命显得理所当然。
从个人能力来看,杨成武在军事领域颇具才干,曾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负责华北军区的日常工作,并以副总长的身份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与防空军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57年和1958年,他专注于副总参谋长的工作,对总参的各项业务悉数瞭解,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总长的最佳人选。
当然,在最终选定总长时,也不排除推荐几位候选人的可能,其中或许也包含陈士榘。陈士榘虽然有着深厚的资历,早于杨成武从井冈山一带进入领导层,而且其作战经验和能力也十分出色,但最终选择杨成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总参的工作能力。
相比之下,陈士榘在五六十年代期间总是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尽管其他上将陆续当选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他直到1969年才获得此荣誉。那时参选需符合明确的条件,军队总部及各军区、军兵种的主要指挥官均符合要求,因此他最终顺利当选。
直到1972年,陈士榘的职务才开始迎来真正的“高升”,成为军委办公会议的成员,参与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直至1975年,他选择退居二线,转为顾问,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阶段。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